【消费指南】别拿“老干妈”来吓唬宝宝,好吗?

让品质看得见

没错!

就是那个连“老外”都欲罢不能的中国最“火辣”的“老干妈”摊上事儿了!

 

事件回顾


 

近日,某第三方检测机构一份测评报告称:

 

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被检测出矿物油成分,为矿物油饱和烃(MOSH)或聚烯烃低聚饱和烃(POSH),其中C17-C35的MOSH/POSH含量大于4毫克/千克,即“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”。

继德芙之后,海天、老干妈、老干爹、友加等多款油辣椒产品也被该机构曝光,检测出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(C17 - C35的MOSH/POSH含量超过4毫克/千克),被评为警示(D-)(最差级别)。

因此,该测评机构建议消费者“谨慎购买”。一时间各大媒体竞相报道。

那么,吃德芙巧克力、老干妈油辣椒

会不会

“矿物油超标伤肝致癌”?

对于德芙、老干妈中矿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,该机构引用的是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(BfR)建议和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的建议:

 

即从包装迁移到食品中碳链长度介于C17 -C20之间的MOSH迁移量应该控制在4毫克/千克以内,碳链长度介于C20 - C35之间的MOSH迁移量不应超过2毫克/千克

1

 

迁移量≠含量

上述参考值是针对“食品接触材料”制定的,是从包装迁移到食品中的矿物油含量,而不是食品中含有的矿物油含量。食品的限量和特定迁移量之间是没有换算关系的。

2

 

建议≠标准

无论是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的建议,还是德国联邦食品及农业部在修订草案中的建议,都不是德国(或欧盟)的食品中限量标准,这只是一个矿物油迁移量的建议值,并没有写入标准中。

另外,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安全许喜林博士表示:某测评结构合并计算C17 - C35的MOSH/POSH含量是严重错误的。

3

 

没有标准,何来超标?

不仅是在中国,在美国、欧盟和国际标准中均未有规定矿物油在食品中的含量,没有标准,怎么能算超标?

SICQ有话说:不能离开剂量谈毒性

被爆出含有矿物油的德芙、老干妈等食品远远达不到对人体产生“致癌”“有毒”危害的程度。

该检测报告中引用欧盟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评估报告,称:

 

中低黏度的MOSH类物质(碳原子数为C16-C35)能在动物体内积聚,并在肝脏、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。

看到肝脏、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造成伤害,消费者便吓得不轻,但是忽略了“积聚”二字。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:所有物质的蓄积作用都是在摄入量较大的情况下,人体来不及代谢掉才会出现。

 

关于矿物油的风险评估,国际组织提出了明确的限值建议: 

 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为矿物油制定了终身安全剂量,是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克。而欧盟的要求更高,规定每天每千克体重12毫克,如一个成年人体重60千克,每天摄入720毫克也没问题。

根据欧盟的限值计算,食用矿物油对人体有害需要达到相当数量级,换算为巧克力“相当于每天吃这款巧克力120千克”。

而实际上,中国人的巧克力年人均消费量仅有100克左右。换算成辣椒酱则“每天得吃150瓶1千克装的辣椒酱”,而且得天天吃肯定吃不了这么多啊!!!

 

 

SICQ(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)提醒消费者:参考测评结果时多听听权威专家意见,不要被所谓的最高最严格标准误导哦。

发表评论